2024年10月,姚明正式辞去中国篮协主席一职的消息传出,许多人都为之感到惋惜。他担任这个职位整整七年,最终选择离开,让不少人心中充满了失望与遗憾。
可是,留心的人会发现,退出聚光灯的姚明没就此止步。反而,他以一种更接地气、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不断推进着他未完的篮球梦想。
有人说他“亏”了——放下篮协主席的职位,投身公益,收入一下子少了不少,可懂姚明的人都明白,他心里从来不在乎个人的得失,而是怀揣一个更大的梦想……
是荣耀也是枷锁
姚明这个名字,早已超出了单纯篮球运动员的范畴,他的经历充满了跌宕起伏。出生那会儿,他就重达十斤,算是个“巨婴”,而且左耳还有失聪的毛病。世界给他的第一个考验,就是让他只能用一只耳朵去听那些喝彩和嘘声。
小时候,他害羞得跟个大个儿的孩子似的,甚至还会因此遭到欺负。直到在比赛场上听到的笑话和王治郅的鼓励,才把他心里的那团火点燃起来。
刚进NBA,他就遭到像巴克利这样的老将在公开场合的讥笑,首次亮相的表现不佳,更让“水货状元”的说法变得更加确凿。
没过多久,这位东方巨人靠实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也让巴克利心甘情愿地兑现了那个著名的“亲驴屁股”的赌约。
凭借着实力、谦和的态度以及别具一格的幽默感,他成功让挑剔的全球球迷都佩服,从“移动长城”到全明星队的核心,再到第一位入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的亚洲人,他每走一步都在书写历史。
因此,2017年中国篮球遇到低谷时,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变成了那个唯一被寄予厚望、被视作“救星”的人。
新官上任那天,引用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不过这事嘛,既带着光荣,也变成了束缚。
2019年男篮世界杯在国内比赛中惨败,失去了奥运的门票,这让大家的愤怒和失望一时间都堆积起来。所有的批评都集中到姚明身上,责怪他“没用”,怀疑他的改革“哗众取宠、收效甚微”。
面对这些指责,姚明没有反驳,他在镜头前平静地表示“我承担全部责任”。他用自己的身体,孤身一人承受了那一刻篮球体系里所有积压的负面情绪。
可以看得出来,姚明是真的打算搞出一番成就来的。
雄心与现实
他的改革计划,格局挺大,也挺全面,几乎涉及到每一个细节。
他们推出了国家男篮的“红蓝分队”制度,目的挺明显,就是想扩大选材范围,让更多的年轻球员能在国际比赛中锻炼成长。
他们努力推动CBA联赛向职业化迈进,无论是在运营管理、商业合作,还是在球员合同和裁判体系上,都在向更专业的标准靠拢。这一盘棋的深意在于打造坚实的基础,就像金字塔的底层一样。
他拼命推动“小篮球”项目,打算降低玩篮球的门槛,让更多孩子从小就喜欢上这项运动,这样一来,能把中国篮球的粉丝基础扩大一些。
他也把选秀制度搞得更完善了,为大学生和草根球员开了一条直通职业赛场的路子,真是挺用心的。
2018年在雅加达举办的亚运会上,李楠带领的男篮红队顺利拿下了冠军,那一瞬间,改革的希望好像真的照进了生活,大家都觉得姚明的规划在逐步落实,心里的希望之火也开始燃起。
可是,情况比想象中还要糟糕得多,那点微光刚闪现,紧跟着的就是一阵又一阵的重创,真是让人措手不及。
2019年世界杯一败涂地也算不上什么,接着在亚洲杯上,中国男篮居然头一回没能闯进四强,杭州亚运会的表现也让人扼腕叹息。
一连串的失利无情地暴露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姚明大刀阔斧的改革没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中国篮球根深蒂固的老毛病。
人才断层、体教结合遇到的障碍,再加上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博弈,这些复杂的难题,可不是一人几天几夜的努力就能搞定的。
这算得上一场充满理想色彩的豪赌,押上了他前半辈子积攒的全部声誉,可最终他还是体会到了个人英雄主义在庞大体系面前的无奈。
面对记者连续不断的追问,他用一句“辞职回家”来苦涩一笑,自嘲一下。那笑容中,其实藏着一个改革者付出了所有心血后,看着庞大又迟钝的体系时,内心最深处的无奈和哀凉。
他不是败了,而是被现实那股庞大的惯性给耗光了。
到了2024年,姚明在任期结束后,平淡地交棒了篮协主席的位置,既没有搞什么盛大的仪式,也没有激动人心的告别场面。但这次转身,绝不是跌倒后仓皇逃跑般的失败。
换个赛道重新出发
或许很多人难以用数字衡量他为了那个“篮球梦”所付出的努力,最直观的就是那一大笔钱,为了成为篮协主席,他放弃了价值估算高达4亿人民币的个人商业代言。
这还不算完,他居然主动把自己代言的“中国人寿”直接转为CBA联赛的主要赞助商,每年价值4亿的合同,相当于自己掏钱来支持联赛。
他也用健康来换取,巨大压力让他的体重一度飙到400斤,那沉甸甸的身躯里,装满了外人看不见的焦虑和累崩的感觉。
如今,他摆脱了压力,迅速把重点放到更简单、更根本的事情上——青少年的篮球事业和公益项目。
他不再是那个试图修补顶层结构的工程师,而变成了一个在辽阔田野中耐心播种的园丁,通过“姚基金”,在中国偏远的乡村建设篮球场,让千万孩子们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篮球的魅力。
他说过,“篮球是一颗种子”,如今,他亲自去把这些种子撒到各地。
在贵州的一个乡村小学,看着孩子们在崭新的篮球场上奔跑、投篮,姚明脸上的笑容明显流露出久违的真情,那笑容,比起任何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的官方微笑都更自然、更真挚。
他明白,这里的梦想不在于一蹴而就,而在于深深扎根,他也多了一份时间可以陪伴家人,陪伴妻子和女儿。
作为人大代表的身份让他从另一个角度为体育事业发声,呼吁国家多投点资金在体育科技上,还得一直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他依旧在为中国篮球奔波,只不过走了一条更长、更平静的路。
结语
要说姚明这七年咋样,单看国家队的成绩的话,也许不会太美好,甚至可以说是阴郁的。但是如果咱们把他的人生比作三场接连不断的战役,结局可能就会大不一样啦。
在第一场战役中,他靠着汗水和天赋,赢得了不少成就,也为自己积累了宝贵的资本,正是这些,让他有机会迈向第二场战斗。
在第二场战役中,他几乎带着悲壮的心情,付出了很大的个人代价,亲眼见证了顶层改革的底线和极限。
如今,姚明的“下半场”还刚刚拉开序幕。他挑选了一条更难走、也更考验耐心的道路,从试图改变中国篮球的“眼前”局势,转向了用耐心培养中国篮球的“未来”。
他在第三个战场上的默默努力,也许正是他当年“不会离开篮球”这个承诺,最真切的体现。
这份事业的意义,不能靠几场比赛的输赢来衡量,它得靠时间去证明,而姚明,显然已经打算和时间做好朋友了。
10大配资公司,三亚股票配资公司,配资中国登录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